金秋十月,舉國歡慶。當千家萬戶沉浸在國慶假期的團圓與喜悅中時,在張家峁礦業公司掘進一線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。掘進一線的工人們身著“藍”工裝、頭戴安全帽,穿梭在井下巷道間,以堅守崗位的擔當,用手中的掘進設備奏響“保生產、促安全”的奮斗樂章,讓“國慶紅”與“工裝藍”在千米井下交相輝映。
煤機司機楊曉飛:操作“精把式”掘進不停步
“迎頭支護到位,煤機檢查完畢,可以開機!”在3106掘進工作面,煤機司機楊曉飛坐在煤機駕駛室,雙手穩穩握住操縱桿,目光緊盯著激光導向和截割炮頭開始掘進。國慶當天,他負責完成12米的掘進任務,這對操作精度和專注力提出了極高要求。
掘進過程中,綜掘機遇到了一段硬度較高的巖層,機身出現輕微震動。楊曉飛立刻放慢截割速度,通過操作臺微調截割頭角度,同時與后方的支護工保持實時溝通:“注意觀察頂板情況,我這邊逐步推進,確保截割下來的矸石順利輸送。”從下午5到晚上11點,他始終保持著挺直的坐姿,眼睛幾乎沒有離開過炮頭。“國慶不能陪家人,但看著綜掘機一點點向前推進,為礦井生產進度添磚加瓦,這份成就感一點都不少。”楊曉飛的話語里滿是堅定。
檢修工劉少輝:設備“問診人”護航無間隙
“我馬上對綜掘機、鉆機、二運進行全面檢修,保證設備正常運轉。”一大早,檢修工劉少輝已經帶著工具來到掘進工作面,提前做好檢修準備。作為設備的“專職醫生”,他深知國慶期間設備穩定運行的重要性,每一次檢修都像“體檢”般細致。
劉少輝先是繞著綜掘機仔細檢查外觀,用手觸摸軸承部位感受溫度,接著打開齒輪箱檢查潤滑油油位,又對刮板輸送機的鏈條張緊度進行調試。當發現綜掘機截割臂液壓管路有輕微滲漏時,他立刻找來扳手、密封墊,趴在機器下方開始更換。井下的燈光照亮他專注的臉龐,工具碰撞的清脆聲響與機器的余溫交織在一起。“設備就像戰友,只有把它維護好,它才能‘聽話’地干活。國慶期間更要多花點心思,不能讓設備‘掉鏈子’。”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忙碌,所有設備隱患被逐一排除,劉少輝才松了口氣,在檢修記錄本上認真寫下“設備狀態良好”。
電工王濤:電路“守護神”點亮井下光
“國慶期間各類傳感器正常監測監控,直接關系到整個掘進面的生產節奏,一點都馬虎不得。”10月1日清晨8點,電工王濤已背著沉甸甸的工具包,穿梭在井下配電點與掘進工作面之間。他熟練地打開配電開關,用萬用表逐一檢測線路電壓、電流參數,指尖在儀表盤上精準滑動,眼神專注得仿佛周圍的機器轟鳴聲都消失不見。
在檢查到3106掘進面工作面風筒傳感器電纜接頭時,王濤發現一處絕緣層有輕微破損痕跡。“這要是不及時處理,很可能引發報警。”他立刻打電話匯報值班室,準備斷電維修。井下空間狹小,他時而彎腰、時而側身,雙手在電纜上靈活操作,汗水順著安全帽帶滑落,浸濕了工裝后背。經過半小時的細致處理,接頭隱患被成功排除。“越是過節,越要守住安全底線,我這心里才踏實。”王濤擦了擦額角的汗,又朝著下一個檢查點走去。
國慶我在崗,堅守亦光榮。在張家峁礦業公司,像王濤、楊曉飛、劉少輝這樣的堅守者還有很多。他們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時光,扎根井下一線,用汗水詮釋責任,用行動踐行擔當,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堅實的“節日力量”。(供稿:高大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