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秋十月,寧夏黃河兩岸稻谷金黃蝦蟹肥;戈壁荒灘上鋼架林立、夜如白晝,現代煤化工逐步實現從“黑色燃料”向“綠色動能”的嬗變;城市里,演唱會經濟“圈粉”無數,帶活城市經濟……小而美、小而精、充滿活力的寧夏經濟,為塞上金秋增添更多色彩。
稻谷金黃蝦蟹肥
秋分之后,寧夏黃河兩岸稻浪翻滾一片金黃,水稻陸續進入收獲季。在銀川市賀蘭縣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,小火車在稻田中行駛,觀光直升機從頭頂掠過,稻田畫讓游客駐足拍照……2000多畝水稻豐收在即,稻田里肥美的鴨、蟹、魚陸續上市,一派塞上江南好“豐景”。
從一片稻田到農旅融合,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摸索了近10年。觀光園負責人趙建文說,觀光園已成為很多銀川市民的“后花園”,今年累計接待游客超過20萬人次,它讓企業從“賣大米”向“賣風景”轉型,讓農村有人氣、聚財氣。
行駛在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中的小火車。(受訪者供圖)
除了讓外地人驚訝的水稻,近日,銀川市大閘蟹、南美白對蝦等陸續上市。據銀川市農業農村局漁業漁政管理科介紹,近年來銀川市成功實現了大閘蟹與南美白對蝦的規模化養殖,2024年南美白對蝦實現產量258噸、產值超2000萬元,大閘蟹產量突破千噸大關、產值近2.3億元。銀川市實施的生態循環綜合種養模式,實現畝均收獲“千斤稻、千斤魚、萬元錢”。
來到銀川市興慶區塞上黃河大閘蟹生態養殖園通貴鄉基地,這里車來人往十分熱鬧。9月底,隨著“塞上黃河大閘蟹”北京門店正式開業,基地負責人張婷經常要在寧夏和北京間往來奔波。張婷說:“這6年來我們一路探索,在寧夏養出了高品質大閘蟹。”
“永寧對蝦”今年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。銀川市永寧縣養殖大戶馮文靜從去年開始養殖蝦蟹,今年預計出產2萬多公斤南美白對蝦,主要銷往周邊城市的大型超市。馮文靜說,南美白對蝦很受周邊市場歡迎,“有時甚至都來不及補貨”。
煤化工涌動“綠色動能”
從銀川城區跨過黃河一路向東,不到30公里就來到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,依托戈壁荒灘地下豐富的煤炭資源,這里已形成千億元級現代煤化工產業集群。
寧東能源化工基地黨工委副書記、管委會主任張偉告訴記者,現代煤化工既是寧夏的特色優勢產業,也是寧夏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。
在寧夏寶豐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展廳內,展示著公司以煤為原料生產的多種牌號聚烯烴塑料顆粒,它們被廣泛應用于生活塑料、汽車、管材、滴灌、光伏組件等領域。從傳統煤炭企業,到成為高端煤基新材料行業領軍企業,寶豐能源走過了20年。
寶豐能源生產車間內景。新華社記者許晉豫 攝
去年,寶豐能源內蒙古煤基新材料一期300萬噸煤制烯烴項目建成投產,項目工藝技術水平先進,能耗成本進一步降低,成為全球單廠規模最大的煤制烯烴項目。
寶豐能源副總裁、內蒙古寶豐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韓華山說,除了經濟效益更優,該項目持續挖掘節能降耗潛力,通過綠電制取綠氫、綠氧,直供化工生產裝置,實現“黑色燃料”向“綠色動能”的嬗變。
“唱響”城市新經濟
良好的經濟發展勢頭不止“藏”在田間地頭、企業廠礦,還散布在城市的角角落落。依托蓬勃發展的演唱會經濟,“來銀川覽山閱海”成為今年寧夏城市經濟新“名片”。
今年5月份以來,寧夏銀川市連續舉辦多場大型演唱會。“2025覽山音樂季”更是將覽山公園、閱海湖景觀、賀蘭山日落巧妙融合,100多輛接駁公交車等將3萬多名歌迷有序送達和疏散,包含寧夏特色零食的“寵粉包”讓歌迷紛紛點贊……
銀川市“2025覽山音樂季”現場。新華社記者許晉豫 攝
“此前銀川市已超過10年沒有舉辦大型演唱會了,在銀川市多個部門的通力支持下,我們5月份舉辦的首場演唱會售票3萬張左右,這堅定了我們的信心。”寧夏廣電傳媒廣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贠莉說,此后他們主辦了“2025覽山音樂季”,不但讓銀川市民可以“在家門口看演唱會”,還吸引了周邊省區大批消費者。
銀川市還聯合景區、商圈、餐飲等開展“銀票有禮”活動,消費者可憑演唱會票根享受市內餐飲、購物和景區門票折扣。據不完全統計,“銀票有禮”活動吸引1.5萬名歌迷憑票根打卡西夏陵、賀蘭山巖畫等10余家景區景點、130余家商超餐飲。
銀川市演唱會“出圈”,也讓區內外企業看到當地演唱會經濟的潛力。贠莉說:“未來,隨著更多企業參與,銀川市的演唱會經濟有望進一步提升城市熱度,并有效帶動當地文旅產業發展。”(記者許晉豫)